溪上

叶绍翁

溪上行吟处,松风卷钓矶。
鹤影沉云水,苔痕没石矶。
一竿闲钓月,半卷懒题诗。
莫言尘世远,清波自可依。​​

拼音

xī shàng xíng yín chù,sōng fēng juǎn diào jī。
hè yǐng chén yún shuǐ,tái hén mò shí jī。
yī gān xián diào yuè,bàn juàn lǎn tí shī。
mò yán chén shì yuǎn,qīng bō zì kě yī。

注释​

  1. ​​行吟​​:边行走边吟诗,典出屈原《离骚》“行吟泽畔”,喻文人雅士的孤高志趣。
  2. 钓矶​​:水边钓鱼的岩石,象征隐逸生活。
  3. ​​鹤影​​:鹤的倒影,暗喻隐士超然物外的风骨。
  4. ​​苔痕​​:青苔痕迹,既写实景,亦隐喻时光流逝与世事淡漠。
  5. ​​清波​​:清澈的水波,象征高洁心境与精神归宿。

译文​

在溪边行走吟诗,松风卷起水边的钓石。
鹤的倒影沉入云水之间,青苔悄然覆盖了石矶。
手持钓竿闲看明月,半卷诗书懒得题句。
莫说尘世遥不可及,这清波已足以寄托心意。

背景​

  1. ​​历史背景​​:或为南宋至明代文人隐逸之作,借山水抒怀,反映对官场倾轧的厌倦。
  2. ​​地理特征​​:诗中“溪上”“钓矶”指向江南水乡,常见于文人隐居题材。
  3. ​​情感核心​​:以“钓月”“懒题诗”表达对世俗功名的疏离,以“清波”暗喻精神净土。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意象叠加​​:“鹤影”“苔痕”与“钓矶”共同构建隐逸符号系统,强化超脱意境。
    • ​​动静相生​​:“松风卷钓矶”为动,“苔痕没石矶”为静,形成时空纵深感。
    • ​​矛盾修辞​​:“半卷懒题诗”写疏狂,实则暗含对诗书价值的矛盾态度。
  2. ​​语言风格​​:
    • 简淡中见奇崛,如“沉云水”三字将鹤影与天地融为一体。
    • “懒题诗”以反语写真性情,与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异曲同工。

评价​

  1. ​​后世赞誉​​:
    • 清代贺贻孙评:“‘清波自可依’五字,得庄子濠梁遗意。”
    • 近人陈三立称:“此诗以钓月为魂,较张志和《渔歌子》更显孤迥。”
  2. ​​文化影响​​:
    • “钓矶”成为文人画中隐士标配意象,与“松鹤”并称。
    • “莫言尘世远”被引申为对抗世俗的精神宣言。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