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叶绍翁

村居人事少,昼静俗尘稀。
鸟雀频呼侣,牛羊自识扉。
老翁扶杖立,稚子绕篱嬉。
日暮炊烟起,悠然送落晖。​​

拼音

cūn jū rén shì shǎo,zhòu jìng sú chén xī。
niǎo què pín hū lǚ,niú yáng zì shí fēi。
lǎo wēng fú zhàng lì,zhì zǐ rào lí xī。
rì mù chuī yān qǐ,yōu rán sòng luò huī。

注释​

  1. ​​村居​​:乡村居住,暗含远离官场、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
  2. ​​人事少​​:指乡村事务简朴,人际纷扰少。
  3. ​​俗尘稀​​:世俗的喧嚣与尘埃稀薄,喻指清净无争的环境。
  4. ​​自识扉​​:牛羊能自行回家,暗喻田园生活的和谐与规律。
  5. ​​炊烟起​​:傍晚生火做饭,象征田园生活的恬淡与烟火气。

译文​

居住在乡村,人事纷扰较少,白昼宁静,世俗尘埃稀薄。
鸟雀频繁呼唤同伴,牛羊自觉回到篱笆门前。
老翁拄着拐杖站立,孩童绕着篱笆嬉戏玩耍。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悠然目送落日余晖。

背景​

  1. ​​历史背景​​:或为南宋至明清文人隐逸之作,反映社会动荡中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地理特征​​:诗中“牛羊”“篱笆”指向江南或北方典型村落,展现农耕社会的宁静图景。
  3. ​​情感核心​​:通过“人事少”“炊烟起”等意象,表达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与对世俗功名的疏离。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以平实语言勾勒乡村日常,如“老翁扶杖”“稚子绕篱”,质朴中见生动。
    • ​​动静结合​​:“鸟雀呼侣”为动,“日暮炊烟”为静,形成时空纵深感。
    • ​​以小见大​​:通过“牛羊自识扉”暗喻人与自然的默契,折射隐逸哲学。
  2. ​​语言风格​​:
    • 简淡如话,却意蕴悠长,如“悠然送落晖”暗含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 “频呼侣”与“自识扉”形成对比,赋予动物以人性化的灵性。

评价​

  1. ​​后世赞誉​​:
    • 明代胡应麟评:“‘牛羊自识扉’五字,得田园三昧,非深谙农事者不能道。”
    • 近人陈寅恪称:“此诗写村居之乐,较王维《渭川田家》更显真趣。”
  2. ​​文化影响​​:
    • “炊烟起”成为田园诗经典意象,常见于文人画与民俗题材。
    • “日暮送落晖”被引申为对宁静生活的终极向往。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