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板录。
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唯存跛无目。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拼音
shuí dào tián jiā lè?chūn shuì qiū wèi zú。
lǐ xū kòu wǒ mén,rì xī kǔ jiān cù。
shèng xià liú liáo duō,bái shuǐ gāo yú wū。
shuǐ jì hài wǒ shū,huáng yòu shí wǒ sù。
qián yuè zhào shū lái,shēng chǐ fù bǎn lù。
sān dīng jí yī zhuàng,è shǐ cāo gōng dú。
zhōu fú jīn yòu yán,lǎo lì chí biān pǔ。
sōu suǒ zhì yǔ ài,wéi cún bǒ wú mù。
tián lǘ gǎn yuàn jiē,fù zǐ gè bēi kū。
nán mǔ yān kě shì?mǎi jiàn mài niú dú。
chóu qì biàn jiǔ yǔ,dāng fǒu kōng wú zhòu。
máng bǒ bù néng gēng,sǐ wáng zài chí sù。
wǒ wén chéng suǒ cán,tú ěr dāo jūn lù。
què yǒng guī qù lái,yì xīn xiàng shēn gǔ。
注释
- 田家语:农民的诉说,标题点明诗歌以农民视角控诉社会现实。
- 里胥:乡官小吏,负责征发赋役,象征官府压迫。
- 生齿板录:户籍登记,指官府强制征兵、征税。
- 三丁籍一壮:每户三丁抽一壮丁服役,揭露苛捐杂税。
- 州符:州府的公文,代指政令严苛。
- 老吏持鞭朴:官吏挥舞鞭子逼迫百姓,刻画暴力征敛。
- 刈薪:砍柴,末句暗示农民被迫放弃耕作,逃入深山。
译文
谁说农家生活安乐?春税未缴完,秋税又催逼。
乡吏天天上门,日夜逼迫不停歇。
盛夏暴雨成灾,洪水淹没房屋。
水淹没庄稼,蝗虫啃食粮食。
上月官府下诏,强行登记户口。
三丁抽一当壮丁,逼迫操持兵器。
州府公文更严苛,老吏挥鞭施暴行。
搜捕青年与壮汉,只剩瘸子瞎眼人。
乡间不敢有怨言,父子相对痛哭啼。
农田如何能耕种?卖掉牛犊买箭矢。
愁闷化作连绵雨,锅碗空空无粒米。
盲人跛子难耕作,死亡只在早晚间。
我听闻此心惭愧,白白享受朝廷禄。
只能归隐山林去,砍柴隐居深山谷。
背景
- 历史背景:北宋仁宗时期(1040年代),赋税繁重,农民被迫服徭役、兵役,梅尧臣任地方官时目睹民间疾苦,以此诗控诉社会不公。
- 核心矛盾:官府压榨(“三丁籍一壮”)与农民生存危机(“鬻牛买箭”)的尖锐对立。
- 作者立场:梅尧臣属“宋诗开山祖”,主张“文以载道”,此诗是其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叙事与抒情交织:以农民口吻直陈苦难,如“父子各悲哭”具象化集体悲剧。
- 意象对比:“白水高于屋”(天灾)与“州符今又严”(人祸)形成双重压迫。
- 细节控诉:“鬻牛买箭”“盲跛不能耕”揭露政策荒诞。
- 语言风格:
- 白描中见血泪,如“死亡在迟速”冷静陈述生死绝望。
- “愁气变久雨”以天人感应暗喻民怨引发天灾。
评价
- 后世赞誉:
- 清代赵翼评:“写民瘼至为沉痛,直与杜甫《兵车行》并驾。”
- 现代学者钱锺书称:“此诗是中国古代最早揭露‘三丁抽一’暴政的史诗。”
- 社会影响:
- 南宋罗大经认为此诗“使读之者如闻民间啼哭”。
- 清代《钦定四库全书》赞其“得风雅遗意”。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