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

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拼音

Xīn zhù chǎng ní jìng miàn píng,jiā jiā dǎ dào chèn shuāng qíng。
Xiào gē shēng lǐ qīng léi dòng,yī yè lián jiā xiǎng dào míng。

注释​

  1. ​​新筑场泥​​:新夯实的打谷场地
  2. ​​镜面平​​:形容场地平整如镜(宋代用石磙碾压工艺)
  3. ​​趁霜晴​​:利用秋霜后的晴天(稻谷易脱粒)
  4. ​​轻雷动​​:比喻连枷声如隐约雷声
  5. ​​连枷​​:宋代农具(竹木制,用于稻谷脱粒)
  6. ​​响到明​​:通宵劳作

译文​

新夯实的谷场平整如镜面,
家家户户趁晴好天气打稻谷。
欢歌笑语中传来阵阵轻雷般的声响,
连枷的敲打声从夜晚持续到天明。

背景​

  • ​​时间​​: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秋
  • ​​农事背景​​:描写江南秋收”抢晴”场景
  • ​​技术细节​​:反映宋代稻作区脱粒技术(连枷使用)
  • ​​组诗定位​​:《四时田园杂兴》秋季组诗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通感运用​​:视觉(镜面平)与听觉(轻雷动)转换
    • ​​时间压缩​​:”一夜到明”展现劳动强度
    • ​​对比手法​:欢歌笑语与持续劳作的张力
  2. ​​历史价值​​
    • ​​农具实录​​:珍贵记载宋代连枷使用场景
    • ​​劳动美学​​:将辛苦农事诗化为”笑歌轻雷”
    • ​​气候记录​​:”霜晴”反映江南秋收最佳天气
  3. ​​语言风格​​
    • 比喻新颖(”镜面平””轻雷动”)
    • “家家””一夜”的数量词强化集体劳作氛围

评价​

  1. ​​历代评点​​
    • 清代《宋诗纪事》:”二十八字写尽秋收盛况”
    • 农史学家万国鼎:”比《天工开物》更生动的农事记录”
  2. ​​现代影响​​
    • 被多部《中国农具发展史》引为宋代文献证据
    • 入选”最能反映传统农耕文明的百首诗歌”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