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度孔明谼,林间访老农。
行冲落叶径,坐听隔江钟。
后舍灯犹织,前溪水自舂。
无多游宦兴,卜隐幸相容。
注释
- 诸葛谼(hóng):地名,或为安徽当涂境内的小地名,因传说与诸葛亮相关得名。
- 孔明谼:即诸葛谼,谼为深沟、山谷之意,此处代指田家所在的山村。
- 灯犹织:农家夜晚仍在灯下纺织,暗写田家勤苦。
- 水自舂:溪水推动石臼舂米,呼应“灯犹织”,强化田园自给自足的质朴气息。
- 卜隐:占卜选择隐居之地,典出《左传》“卜居”。
译文
日暮时分走过孔明谼的山谷,去探访林间隐居的老农。
踏着落叶堆积的小径匆匆而行,静坐时听见隔江传来的寺钟。
后屋的灯火下农妇仍在织布,前溪流水自顾自地推着石臼舂米。
我已没有多少为官奔波的兴致,幸而这方山水容我隐居其中。
背景
- 时间:约作于1105年(崇宁四年),贺铸辞官隐居苏州的第二年,游历至当涂诸葛谼所作。
- 心境:
- 与《留别田昼》的激愤不同,此诗展现退隐初期的宁静,但“灯犹织”“水自舂”暗藏对民生疾苦的体察;
- 尾联“无多游宦兴”呼应范仲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折射北宋末士人隐而不忘世的精神困境。
赏析
- 动静交织的田园图景
- 动态:诗人“行冲落叶径”的急切,溪水舂米的机械重复;
- 静态:隔江钟声的悠远,灯下织布的凝滞身影;
- 以动衬静,凸显山村的封闭性与时间凝滞感,暗喻诗人对宦海浮沉的疏离。
- 双重“灯火”的隐喻
- 田家“灯犹织”:实写农妇辛劳,虚指士人“焚膏继晷”的功名执念;
- 与白居易《村居苦寒》“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相比,贺铸更重意象的哲学化提纯,弱化直白讽喻。
- 声音书写的空间张力
- “隔江钟”:钟声跨越江面,打破山谷寂静,勾连佛寺与田家两个空间;
- 与王维“夜静春山空”的绝对静谧不同,此声凸显诗人介于仕隐之间的徘徊心态。
评价
- 元人方回:“后山诗『钟声隔江寺』,贺方回亦云『坐听隔江钟』,皆得唐人三昧,而贺句尤带烟霞气。”(《瀛奎律髓》)
- 清人纪昀:“五六句似白描,实藏机锋,『灯犹织』刺新法促民夜作,『水自舂』讽官廪强征余粮,此方回之深心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