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竹枝歌九首·其五

范成大

白头老媪篸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拼音

bái tóu lǎo ǎo zān hóng huā,hēi tóu nǚ niáng sān jì yā。
bèi shàng ér mián shàng shān qù,cǎi sāng yǐ xián dāng cǎi chá。

注释

  1. 篸(zān)红花:头戴红花。”篸”通”簪”,川东老年妇女特有装扮
  2. 三髻丫:少女梳的三个发髻,当地未婚女子传统发式
  3. 已闲:已经结束(夔州方言)
  4. 当:正要,即将(时间副词)

译文

白发老妇鬓边簪着艳红绢花,青丝少女头上梳着三股发辫。
背着熟睡的孩子攀登山道,采桑的忙碌刚过,又迎来采茶的时节。

背景

此诗作于淳熙二年(1175年)初夏:

  1. 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期间巡视夔州(今重庆奉节)
  2. 南宋川东”茶桑并作”的农业特色
  3. 山地妇女”终岁无闲”的劳动常态
  4. 夔州特殊的女性服饰文化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双线结构:老媪/女娘的年龄对照,采桑/采茶的农事衔接
  • 细节白描:”背上儿眠”的经典劳动场景
  • 色彩修辞:白/红、黑/青的视觉冲击
  • 方言运用:”已闲”的地域特色
  1. 思想内涵:
  • 记录宋代山地农业的季节性特征
  • 展现劳动妇女的坚韧品格
  • 反映代际传承的生存智慧
  • 体现对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
  1. 语言突破:
  • “篸”字的古雅与”三髻丫”的俚俗交融
  • “当”字的时间张力
  • 七言句式的高度凝练

评价

  1. 元代《蜀中广记》:”写夔州女工,此诗最得神髓”
  2.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背上儿眠’四字,说尽母亲艰辛”
  3. 清代纪昀《四库提要》:”较王建《簇蚕辞》更见生活质感”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