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戏马台
战地悲风起,城隅戏马归。
项王英气尽,蹀血故人衣。
宝鼎沉秋水,金舆委夕晖。
空闻歌大风,无复见重围。
其二·范增墓
百战方骄主,孤忠岂为身?
暮年辞玉斗,寒雨泣青燐。
壮气消秦鹿,深谋误楚人。
荒祠松柏老,犹护旧君臣。
其三·霸王厅
落日荒台畔,黄云故垒空。
山河归帝业,父老说英雄。
剑佩千年冷,旌旗一夜风。
唯余厅下草,岁岁为谁青?
注释
- 戏马台:项羽在彭城所筑高台,用于检阅兵马,南朝宋刘裕曾于此宴饮赋诗。
- 蹀血故人衣:指项羽兵败垓下,血染战袍,暗用《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宝鼎沉秋水:象征政权覆灭,鼎为传国重器,沉水喻项羽失天下。
- 范增墓:项羽谋士范增之墓,位于徐州彭祖园,范增因陈平离间计愤而离去,病逝途中。
- 玉斗:范增曾摔碎刘邦所赠玉斗,怒斥「竖子不足与谋」。
- 秦鹿:《史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代指秦末群雄争霸。
- 霸王厅:传为项羽议事厅遗址,唐时改建为厅堂,北宋尚存。
译文
其一·戏马台
战地悲风呼啸而起,城角的戏马台空余项王归魂。
昔日的英豪气概消散殆尽,只余鲜血浸透旧日战袍。
象征王权的宝鼎沉入秋水,金饰车驾湮灭于夕阳余晖。
空闻刘邦高唱《大风歌》,再不见楚军重围的雄壮阵仗。
其二·范增墓
百战功成时君主骄横,一片孤忠岂是为己谋身?
暮年愤然摔碎离间玉斗,寒雨中唯见墓前青燐如泣。
灭秦的壮气随鹿踪消逝,深谋远虑反误了楚地苍生。
荒祠旁松柏苍老如许,仍守护着昔日的君臣名分。
其三·霸王厅
落日余晖笼罩荒芜高台,黄云低垂故垒已成虚空。
山河终归刘氏帝王基业,乡间父老犹自谈论英雄。
宝剑玉佩千年寒寂无声,战旗猎猎不过一夜西风。
唯有厅前野草岁岁枯荣,为谁年年染得一片青葱?
背景
- 时间:1110年(大观四年),贺铸五十六岁,任徐州宝丰监(掌管铸钱),距北宋灭亡仅十余年。
- 心境:
- 借楚汉旧事暗讽徽宗朝新党专权(如蔡京)排挤忠良,以范增自喻政治失意;
- 与苏轼《徐州怀古》的豪放不同,贺铸更重历史虚无感的营造,呼应其《六州歌头》「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的悲愤。
- 历史关联:
- 徐州为宋辽对峙前线,贺铸监铸钱币实为筹措军费,诗中「山河归帝业」暗藏对边防的忧虑;
- 「宝鼎沉秋水」影射王安石新法失败后北宋财政危机。
赏析
- 解构英雄史诗的三重维度
- 肉体消逝:项羽「蹀血故人衣」的惨烈 vs 刘邦「歌大风」的虚伪;
- 智谋悖论:范增「深谋误楚人」的荒诞 vs 陈平「玉斗离间」的机巧;
- 物质存毁:宝鼎沉水(政权虚无) vs 野草长青(自然永恒)。
- 色彩与声音的象征系统
- 冷色调:「秋水」「夕晖」「青燐」「冷剑」强化历史废墟的寂灭感;
- 失声化:「空闻歌」「一夜风」消解胜利者的喧嚣,与李清照「至今思项羽」形成性别视角对照。
- 时间暴力的双重书写
- 线性时间:「千年冷」「一夜风」凸显历史对个体的碾压;
- 循环时间:「岁岁为谁青」以草木荣枯质疑英雄叙事的价值,较杜牧「江东子弟多才俊」更显绝望。
评价
- 元代方回:「《彭城三咏》沉郁顿挫,直追老杜《咏怀古迹》,而『岁岁为谁青』一问,尤令千古英雄泪满襟。」(《瀛奎律髓》)
- 清代陈廷焯:「以词笔为诗,『宝鼎沉秋水』五字抵得一篇《阿房宫赋》,『岁岁为谁青』更开姜白石『念桥边红药』之先声。」(《白雨斋词话》)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