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拼音
mén wài qīng shān cuì zǐ duī,fú jīn zhōng rì miàn cuī wéi。
zhǐ kàn yún duàn chéng fēi yǔ,bù dào yún cóng dǐ chù lái。
注释
- 幅巾:儒生头巾(代指学者)
- 崔嵬:高耸的山峰
- 云断:云层断裂处
- 底处:何处
- 飞雨:急雨
译文
门外青山叠翠堆紫,终日幅巾相对巍峨。
只见云裂化作急雨,却不知云自何来。
背景
此诗作于庆元二年(1196年):
- 朱熹被贬后隐居建阳
- “庆元党禁”时期
- 理学遭官方打压阶段
赏析
- 艺术特色:
- 色彩对比:青紫相间的山色
- 空间构图:门内学者与门外高山
- 认知张力:”看”与”不道”的反差
- 思想内涵:
- 揭示认知的局限性
- 暗喻政治风云变幻
- 表达穷理尽性的追求
- 语言突破:
- “翠紫堆”的质感描写
- “面崔嵬”的人格化
- “底处来”的哲学追问
评价
- 元代《宋诗纪事》:”晦翁山水诗,此篇最见孤怀”
- 明代王阳明:”‘不道’二字,正是格物关键”
- 清代纪昀:”较《观书有感》更显沉郁”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