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拼音
bò kāi cāng xiá hǒu bēn léi,wàn hú fēi quán yǒng chū lái。
duàn gěng kū chá wú bó chù,yī chuān hán bì zì yíng huí。
注释
- 擘开:劈开(”擘”通”劈”)
- 万斛:极言水量之大(斛为古代计量单位,约合60公斤)
- 断梗枯槎:折断的树枝和枯木(槎:chá,木筏)
- 寒碧:清冷的碧绿色水流
- 萦回:盘旋回转
译文
劈开青翠峡谷声如惊雷,万千飞瀑喷涌而出。
残枝枯木无处停泊,整条寒碧溪水自在回旋。
背景
此诗作于庆元二年(1196年)冬:
- 朱熹在建阳考亭讲学期间
- 观察麻阳溪特殊水文现象
- “庆元党禁”时期的政治隐喻
赏析
- 艺术特色:
- 动静对照:前两句的奔腾与后两句的静谧
- 色彩构图:”苍峡”与”寒碧”的冷色调
- 象征体系:以水流喻理学”天理流行”
- 思想内涵:
- 展现”理一分殊”的哲学观
- 揭示”随遇而安”的生命智慧
- 暗喻政治风波中的士人操守
- 语言突破:
- “吼奔雷”的拟声夸张
- “涌出来”的口语化力度
- “自萦回”的哲学意境
评价
- 元代《宋诗纪事》:”后二句尤得濂溪观水之趣”
- 明代王阳明:”‘自萦回’三字,道出理气之妙”
- 清代沈德潜:”较前首更显圆融,朱子七绝压卷”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