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拼音
zuó yè piān zhōu yǔ yī suō,mǎn jiāng fēng làng yè rú hé?
jīn zhāo shì juǎn gū péng kàn,yī jiù qīng shān lǜ shù duō。
注释
- 扁舟:小船
- 雨一蓑:雨中披蓑衣(蓑:suō,蓑衣)
- 夜如何:夜晚情况怎样
- 试卷:试着卷起(”试”字体现谨慎心态)
- 孤篷:孤舟的船篷
译文
昨夜披蓑冒雨乘小舟,满江风浪中如何度过?
今早试探卷起船篷看,青山绿树依旧葱茏。
背景
此诗作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
- 朱熹赴南康军任途中
- 途经福建水口镇(今古田县水口镇)
- 反映其”存天理”的哲学思考
赏析
- 艺术特色:
- 时空对照:昨夜/今朝,风雨/晴明的强烈对比
- 虚实相生:实写行舟,虚写人生
- 留白艺术:”夜如何”的悬疑设置
- 思想内涵:
- 风雨象征人生困境
- 青山绿树象征永恒天理
- 体现”天理恒常”的理学思想
- 语言突破:
- “雨一蓑”的凝练表达
- “试卷”的动作细节
- “依旧”的哲学意味
评价
- 元代《宋诗纪事》:”二十八字写尽理学家胸次”
- 明代王阳明:”‘依旧’二字,最得’天理流行’之趣”
- 清代沈德潜:”较《观书有感》更显举重若轻”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