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
拼音
yù yù céng luán jiá àn qīng,chūn shān lǜ shuǐ qù wú shēng。
yān bō yī zhào zhī hé xǔ?tí jué liǎng shān xiāng duì míng。
注释
- 郁郁:草木茂盛貌
- 层峦:重叠的山峰
- 去无声:悄然流逝
- 烟波:雾霭笼罩的水面
- 一棹:一桨(代指小舟)
- 鶗鴃:杜鹃鸟(tí jué)
- 相对鸣:隔山对啼
译文
两岸层叠青山郁郁葱葱,春山绿水默默流逝。
一叶小舟驶向何方?唯闻两岸杜鹃声声相应。
背景
此诗作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春:
- 朱熹赴南康军任途中
- 途经闽江险滩水口镇
- 反映其”格物穷理”的哲学思考
赏析
- 艺术特色:
- 视听交响:青绿山水与杜鹃啼鸣
- 动静相生:静默流水与动态行舟
- 空间构图:近景小舟与远景山峦
- 思想内涵:
- “去无声”暗喻时光流逝
- “知何许”体现存在之思
- 杜鹃啼鸣象征生命呼唤
- 语言突破:
- “郁郁”叠字的质感
- “去无声”的哲学意境
- “相对鸣”的空间呼应
评价
- 元代《宋诗纪事》:”较前首更得山水真趣”
- 明代王阳明:”‘知何许’一问,已含致良知种子”
- 清代沈德潜:”二十八字中有无限禅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