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述怀

朱熹

皓月出林表,照此秋床单。
幽人起晤叹,桂香发窗间。
高梧滴露鸣,散发天风寒。
抗志绝尘氛,何不栖空山。

拼音

hào yuè chū lín biǎo,zhào cǐ qiū chuáng dān。
yōu rén qǐ wù tàn,guì xiāng fā chuāng jiān。
gāo wú dī lù míng,sàn fà tiān fēng hán。
kàng zhì jué chén fēn,hé bù qī kōng shān。

注释

  1. 林表:树林顶端
  2. 秋床单:秋夜单薄的床褥
  3. 幽人:隐士(诗人自指)
  4. 晤叹:独坐叹息
  5. 高梧:高大的梧桐树
  6. 抗志:坚守高尚志向
  7. 尘氛:世俗的纷扰
  8. 栖空山:隐居深山

译文

皎月升上树梢,清辉洒落孤榻,
隐者起身长叹,窗外桂花飘香。
梧桐滴露作响,散发迎着寒风,
既已立志超脱,何不归隐空山?

背景

此诗约作于淳熙十年(1183年)秋:

  1. 朱熹辞官隐居武夷山时期
  2. 南宋党争激烈的政治环境
  3. 融合儒释道思想的创作阶段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感官交响:视觉(皓月)、嗅觉(桂香)、听觉(滴露)、触觉(风寒)
  • 意象选择:选取”月””桂””梧”等高洁意象
  • 结构张力: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怀
  1. 思想内涵:
  • 展现”天人合一”的理学境界
  • 表达”内圣外王”的思想矛盾
  • 反映理学家”慎独”的精神追求
  1. 语言突破:
  • “出林表”的动态描写
  • “发窗间”的通感运用
  • “绝尘氛”的哲学提炼

评价

  1. 元代《宋诗纪事》:”紫阳夜坐诗,此篇最见风骨”
  2. 明代王阳明:”‘抗志’二字,道尽儒者气象”
  3. 清代纪昀:”较陶渊明《饮酒》更显理趣”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