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感兴二十首·其二

朱熹

吾观阴阳化,升降八纮中;
前瞻既无始,后际那有终?
至理谅斯存,万世与今同。
谁言混沌死,幻语惊盲聋。

拼音

wú guān yīn yáng huà,shēng jiàng bā hóng zhōng;
qián zhān jì wú shǐ,hòu jì nǎ yǒu zhōng?
zhì lǐ liàng sī cún,wàn shì yǔ jīn tóng。
shuí yán hùn dùn sǐ,huàn yǔ jīng máng lóng。

注释

  1. 八纮:八方极远之地(《淮南子》”八纮九野”)
  2. 无始:没有开端
  3. 后际:未来边界
  4. 至理:最高真理
  5. 混沌:宇宙未分状态(《庄子》典故)
  6. 幻语:虚妄之言

译文

阴阳二气周流变化,升降充盈天地间;
向前追溯无始点,向后展望岂有终?
永恒真理长存此,万古如今本相同。
谁说混沌已消亡?妄言徒惊痴愚人。

背景

此诗作于绍熙五年(1194年):

  1. 继前首”太极”主题后
  2. 对应《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
  3. 批判佛道”虚无”说的论辩之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架构:”八纮”构建宇宙模型
  • 时间维度:”无始无终”的双重否定
  • 论辩色彩:”谁言”的驳论句式
  1. 思想内涵:
  • 发展”气本论”哲学观
  • 强调理的永恒性
  • 捍卫儒家宇宙生成论
  1. 语言突破:
  • “升降”的动态哲学
  • “谅斯存”的断语力度
  • “惊盲聋”的论战锋芒

评价

  1. 元代《宋元学案》:”朱子辨异端诗,此篇最见锋锷”
  2. 明代罗钦顺:”‘无始无终’四字,破释氏’轮回’说根本”
  3. 清代戴震:”理气之辨,于此诗已具雏形”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