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丝附朴樕,佳木生高冈。
弱蔓失所依,佳木徒苍苍。
两美不同根,高下永相望。
相望无穷期,相思谅徒为。
同车在梦想,忽觉泪沾衣。
不恨岁月遒,但惜芳华姿。
严霜萎百草,坐恐及兹时。
盛年无再至,已矣不复疑。
拼音
tù sī fù pǔ sù,jiā mù shēng gāo gāng。
ruò màn shī suǒ yī,jiā mù tú cāng cāng。
liǎng měi bù tóng gēn,gāo xià yǒng xiāng wàng。
xiāng wàng wú qióng qī,xiāng sī liàng tú wéi。
tóng chē zài mèng xiǎng,hū jué lèi zhān yī。
bù hèn suì yuè qiú,dàn xī fāng huá zī。
yán shuāng wěi bǎi cǎo,zuò kǒng jí zī shí。
shèng nián wú zài zhì,yǐ yǐ bù fù yí。
注释
- 兔丝:菟丝子(寄生植物)
- 朴樕:朴树(小乔木)
- 佳木:高大的良木
- 弱蔓:柔弱的藤蔓
- 苍苍:茂盛貌
- 岁月遒:岁月迫近
- 芳华姿:美好容颜
- 严霜:寒霜
- 盛年:壮年
译文
菟丝缠绕着小朴树,美木生长在高冈。
柔蔓失去依靠,美木空自苍翠。
两种美好不同根,永远高低相望。
相望没有尽头,相思终究徒劳。
梦中同车共游,醒来泪湿衣襟。
不恨岁月匆匆,只惜青春容颜。
寒霜使百草枯萎,坐恐大限将至。
盛年不会重来,逝去永不复返。
背景
此诗约作于庆元三年(1197年):
- 朱熹晚年遭”庆元党禁”迫害时期
- 反思人生际遇与理想追求
- 融合《诗经》比兴与《楚辞》哀怨
赏析
- 艺术特色:
- 双重意象:植物喻(兔丝/佳木)与人生喻交织
- 情感跌宕:从”相望”到”泪沾衣”的抒情曲线
- 时空对照:梦中”同车”与醒后”严霜”的强烈反差
- 思想内涵:
- 展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表达”道不行”的苦闷
- 体现”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精神
- 语言突破:
- “徒苍苍”的顿挫感
- “谅徒为”的无奈叹惋
- “不复疑”的决绝语气
评价
- 元代《宋诗纪事》:”晦翁诗中最见风骨者”
- 明代王世贞:”‘两美不同根’之喻,直追《离骚》”
- 清代沈德潜:”较《斋居感兴》更见性情”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