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结屋乱云边,直面群峰势接连。
车马不来真避俗,箪瓢可乐便忘年。
移筇绿幄成三径,回首黄尘自一川。
认得渊明千古意,南山经雨更苍然。
拼音
gāo rén jié wū luàn yún biān,zhí miàn qún fēng shì jiē lián。
chē mǎ bù lái zhēn bì sú,dān piáo kě lè biàn wàng nián。
yí qióng lǜ wò chéng sān jìng,huí shǒu huáng chén zì yī chuān。
rèn dé yuān míng qiān gǔ yì,nán shān jīng yǔ gèng cāng rán。
注释
- 乱云边:云雾缭绕的险僻处(《楚辞》意象)
- 箪瓢:竹篮与水瓢(《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
- 移筇:拄竹杖漫步(筇为邛竹手杖)
- 绿幄:绿荫如帐幕(《东京梦华录》典)
- 三径:隐士庭院小径(蒋诩”开三径”典)
- 黄尘:京洛风尘(鲍照《代放歌行》典)
- 经雨更苍然:暗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时空拓展
译文
隐士筑室云霞深处,正对层叠起伏的青山。
没有车马真离尘俗,粗茶淡饭忘却流年。
拄杖穿过绿荫小径,回望红尘不过一水之隔。
领悟陶潜千古真意,雨后的南山愈发苍翠永恒。
背景
此诗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夏:
- 朱熹任漳州知州期间造访郑氏山居
- 南宋”道学”被斥为”伪学”的政治语境
- 对陶渊明《饮酒》其五的理学化再诠释
赏析
- 艺术突破:
- 空间修辞:垂直向度(乱云-群峰)与水平向度(三径-一川)的立体建构
- 色彩哲学:绿幄(生机)/黄尘(俗世)/苍然(永恒)的三重象征
- 用典创新:将”三径”从地理符号升华为精神通道
- 理学内核:
- “避俗-忘年”体现”存天理灭人欲”修养论
- “认得”二字彰显”格物致知”认识论
- “经雨”隐喻”穷理尽性”的淬炼过程
- 诗学价值:
- 以”势接连”重构山水诗的动态美学
- 用”更苍然”发展陶诗”悠然”的时间维度
- “自一川”的空间意识启发明代”性灵说”
评鉴
- 元代吴师道《归田诗话》:”紫阳此作,以《周易》’仰观俯察’之法入诗”
- 明代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经雨更苍然’五字,真得陶诗骨髓”
-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理语化作景语,尤见’理一分殊’之妙”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