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榴花

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拼音

wǔ yuè liú huā zhào yǎn míng,zhī jiān shí jiàn zǐ chū chéng。
kě lián cǐ dì wú chē mǎ,diān dǎo cāng tái luò jiàng yīng。

注释

  1. 照眼明:光彩夺目(化用杜甫”江上被花恼不彻”)
  2. 子初成:石榴开始结果
  3. 颠倒:散乱的样子
  4. 绛英:深红色的花瓣(《楚辞》”英”指花瓣)

译文

五月榴花红艳耀眼,枝头已见果实初结。
可惜此处无人欣赏,红花零乱落满青苔。

背景

此诗约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

  1. 朱熹在建阳考亭讲学时期
  2. 南宋”道学”尚未被官方认可阶段
  3. 借咏物抒发才士不遇之慨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色彩对照:红(榴花)与青(苍苔)的视觉冲击
  • 动静相生:绚烂开放与寂寞凋落的对比
  • 以小见大:通过榴花命运观照士人处境
  1. 思想内涵:
  • 展现”物我感应”的理学观物方式
  • 表达”君子固穷”的道德坚守
  • 体现”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
  1. 语言突破:
  • “照眼明”的通感运用
  • “时见”的观察精度
  • “颠倒”的凋零动态

评价

  1. 元代《宋诗纪事》:”二十八字中有无限感慨”
  2. 明代李东阳:”‘无车马’三字,尽显风人忠厚”
  3. 清代沈德潜:”较《春日》更见寄托遥深”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