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

朱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拼音

qīng xī liú guò bì shān tóu,kōng shuǐ chéng xiān yī sè qiū。
gé duàn hóng chén sān shí lǐ,bái yún hóng yè liǎng yōu yōu。

注释

  1. 空水澄鲜:天空与溪水同样清澈(谢灵运”空水共澄鲜”典)
  2. 红尘:人间俗世(佛教用语)
  3. 三十里:虚指距离(《世说新语》”三十里望卿”典)
  4. 两悠悠:白云与红叶各自悠然

译文

清澈溪水流过青翠山峦,水天一色同沐秋光。
远离尘世三十里外,但见白云红叶各自悠闲。

背景

此诗作于绍熙二年(1191年)秋:

  1. 朱熹在武夷山隐屏峰下讲学时期
  2. 南宋”伪学”之禁前夕
  3. 对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的诗意诠释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色彩构图:碧山/白水/红叶的三色晕染
  • 空间层次:溪流(近)-山头(中)-白云(远)
  • 动静相生:流水动态与云叶静态的和谐
  1. 思想内涵:
  • 展现”理一分殊”的宇宙观
  • 表达”观物自得”的修养境界
  • 暗含”道南学派”的避世智慧
  1. 语言突破:
  • “一色秋”的时空凝练
  • “隔断”的决然姿态
  • “悠悠”的双声叠韵

评价

  1. 元代《宋诗纪事》:”紫阳小诗,此篇最得唐人三昧”
  2. 明代杨慎:”‘两悠悠’三字,已开神韵派先声”
  3. 清代王士禛:”二十八字中具见天地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