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闻磬

朱熹

幽林滴露稀,华月流空爽。
独士守寒栖,高斋绝群想。
此时邻磬发,声合前山响。
起对玉书文,谁知道机长。

拼音

yōu lín dī lù xī,huá yuè liú kōng shuǎng。
dú shì shǒu hán qī,gāo zhāi jué qún xiǎng。
cǐ shí lín qìng fā,shēng hé qián shān xiǎng。
qǐ duì yù shū wén,shuí zhī dào jī cháng。

注释

  1. 华月:皎洁的月亮(《楚辞》”华月皎皎”)
  2. 寒栖:清贫的居所(陶渊明”栖栖世中事”典)
  3. 玉书:道家经典(《云笈七签》典)
  4. 道机:悟道的契机(《景德传灯录》术语)
  5. 群想:世俗杂念(佛教”妄想”概念)

译文

幽林露滴渐稀疏,明月流光透空明。
独居士子守寒斋,高斋隔绝尘俗念。
此时邻寺磬声起,回响融合前山音。
起身对阅圣贤书,谁人知晓悟道深?

背景

此诗作于庆元元年(1195年)秋:

  1. “庆元党禁”初期
  2. 朱熹在考亭书院编订《仪礼经传通解》
  3. 融合儒释道三教音声观的特殊时期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声景交融:露滴(近)→磬声(中)→山响(远)的声学层次
  • 光影运用:华月(视觉)与磬声(听觉)的通感转换
  • 时空结构:从夜景(静)到悟道(动)的情感升华
  1. 思想内涵:
  • 展现”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 表达”主敬涵养”的修养工夫
  • 体现”理一分殊”的宇宙观
  1. 语言突破:
  • “流空爽”的光影动态
  • “绝群想”的修行境界
  • “道机长”的哲学深度

评价

  1. 元代《宋诗纪事》:”紫阳夜坐诗,此篇最见道味”
  2. 明代焦竑:”‘声合前山响’五字,已具禅门三昧”
  3. 清代纪昀:”理语化作景语,犹见涵泳工夫”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