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沈佺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燃。

拼音

pǔ tiān jiē miè yàn ,zā dì jìn cáng yān 。
bú zhī hé chù huǒ ,lái jiù kè xīn rán 。

注释

  • 普天:全天下
  • 灭焰:寒食禁火
  • 匝地:遍地
  • 藏烟:不见炊烟
  • 就:靠近

译文

天下处处熄灭火焰,遍地不见炊烟升起。
不知何处来的火种,偏偏点燃客子愁心。

背景

此诗作于神龙元年(705年),沈佺期因依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今越南境内)途中。正值寒食禁火时节,诗人身处南荒,将传统节俗与流放之痛相结合,写下了这首构思精巧的抒情小诗。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双重对比:禁火习俗与内心灼痛的对比
  • 意象创新:”心火”意象的创造性运用
  • 空间张力:普天匝地与孤独客心的对照
  • 语言凝练:二十字包含巨大情感容量
  1. 深层意蕴:
  • 表层:描写寒食禁火的特殊景象
  • 深层:抒发被贬南荒的锥心之痛
  • 隐喻:以”心火”象征忠而被谤的愤懑
  1. 诗艺突破:
  • 突破应制诗局限,开创个人抒情新径
  • 将节令诗转化为政治抒情诗

评价

  1. 历代诗评:
  • 《唐诗纪事》:”二十字写尽逐臣心事”
  • 《艺苑卮言》:”心火之喻,千古绝唱”
  1. 现代研究:
  • 闻一多称为”初唐贬谪诗转型的关键之作”
  • 程千帆指出:”以物理之火写心理之火,开李商隐无题诗先河”
  1. 文学史定位:
  • 初唐律诗向盛唐抒情诗过渡的代表作
  • 沈宋体中的异数,展现诗人风格多样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