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拼音
yǔ zhōng jìn huǒ kōng zhāi lěng ,jiāng shàng liú yīng dú zuò tīng 。
bǎ jiǔ kàn huā xiǎng zhū dì ,dù líng hán shí cǎo qīng qīng 。
注释
- 空斋:寂寥的居所
- 流莺:飞动的黄莺
- 杜陵:长安东南郊地名(代指故乡)
- 草青青:暗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典
译文
寒食禁火雨中斋室更显凄冷,独坐江畔聆听黄莺婉转啼鸣。
举杯对花思念远方诸位兄弟,料想杜陵寒食春草已然青青。
背景
此诗作于后梁乾化年间(911-915),齐己云游荆湘时期。作为晚唐著名诗僧,齐己将佛门空寂之思与文人节令之感相融合,在寒食禁火的特殊氛围中,创作了这首兼具禅意与深情的怀友之作。
赏析
- 艺术手法:
- 空间对置:近景(空斋)与远景(杜陵)的时空交错
- 感官调动:”冷”(触觉)、”莺声”(听觉)、”草青”(视觉)的多维呈现
- 意象并置:禁火(人为)与草青(自然)的哲学对照
- 结构精巧:每句一个独立画面,共同构成情感拼图
- 禅意解读:
- “空斋冷”体现佛教”空”观
- “独坐听”展现禅定状态
- “草青青”暗含无常思想
- 语言特色:
- 简净洗练:削尽冗繁
- 含蓄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评价
- 古代评点:
- 《白莲集序》:”一字不可易,宋人所谓’饱参’也”
- 《唐诗鼓吹》:”僧诗之冠,妙在不说破”
- 现代研究:
- 钱钟书指出:”以禁火之’空’写佛门之’空’,双关绝妙”
- 孙昌武认为:”唐代僧诗世俗化的典型代表”
- 文学史价值:
- 晚唐僧诗最高成就的代表作
- 寒食题材诗歌的禅意开拓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