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寺清明夜遣怀

李群玉

独步湖寺清明夜,磬声灯影两微茫。
竹房夜静琴书冷,莲漏更长魂梦长。
香烬尚含金鸭暖,月华初上玉绳凉。
此情此景谁人会,卧看牵牛织女光。

拼音

dú bù hú sì qīng míng yè ,qìng shēng dēng yǐng liǎng wēi máng 。
zhú fáng yè jìng qín shū lěng ,lián lòu gèng zhǎng hún mèng zhǎng 。
xiāng jìn shàng hán jīn yā nuǎn ,yuè huá chū shàng yù shéng liáng 。
cǐ qíng cǐ jǐng shuí rén huì ,wò kàn qiān niú zhī nǚ guāng 。

注释

  • 磬声:佛寺敲磬声
  • 莲漏:莲花形更漏
  • 金鸭:鸭形香炉
  • 玉绳:星名,泛指星辰
  • 牵牛织女:牛郎织女星

译文

独自漫步湖寺清明夜,磬声灯影皆朦胧微茫。
竹房夜静琴书生寒意,莲漏滴长魂梦更悠长。
香灰犹存金鸭炉尚暖,月光初现星斗已转凉。
此情此景谁能共领会,卧看天际牛女星光芒。

背景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前后,李群玉游历江南期间。时值清明,诗人夜宿湖寺,将佛教空寂之思与文人孤怀相结合,在清明这一传统祭扫节日里,创作了这首融合宗教体验与生命沉思的独特诗篇。

赏析

  1. 艺术手法:
  • 意象群组:构建”磬声—灯影—竹房—莲漏”的禅意空间
  • 感官通联:”冷”(触觉)与”长”(时间感)的交互体验
  • 时空处理:由地面香炉到天上星辰的垂直空间延伸
  • 结句妙笔:以永恒星辰反衬人生短暂
  1. 情感结构:
  • 表层:夜寺清游的闲适
  • 中层:清明时节的孤怀
  • 深层:对生命本质的禅思
  • “暖”与”凉”的辩证关系暗含人生感悟
  1. 诗学价值:
  • 开创”清明夜”题材的新维度
  • 宗教体验与节令抒怀的完美结合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唐贤三昧集》:”清空一气,得王孟真传”
  • 《唐诗归》:”‘灯影磬声’四字,可抵一幅禅画”
  1. 现代研究:
  • 钱钟书指出:”将时间感知(莲漏)空间化(星移)的典范”
  • 袁行霈认为:”晚唐禅意诗的最高成就之一”
  1. 文学史定位:
  • 佛教题材诗歌的世俗化代表作
  • 清明诗歌由祭扫转向哲思的里程碑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