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

郑谷

槿坠莲疏秋又春,客途烟棹更逡巡。
十年旧梦无寻处,寒食东风野水滨。
渔父笑侬闲计较,鸥群嫌我老风尘。
凄凉最是长桥柳,犹自依依绾去人。

拼音

jǐn zhuì lián shū qiū yòu chūn ,kè tú yān zhào gèng qūn xún 。
shí nián jiù mèng wú xún chù ,hán shí dōng fēng yě shuǐ bīn 。
yú fù xiào nóng xián jì jiào ,ōu qún xián wǒ lǎo fēng chén 。
qī liáng zuì shì zhǎng qiáo liǔ ,yóu zì yī yī wǎn qù rén 。

注释

  • 槿坠:木槿花凋落
  • 烟棹:雾中行船
  • 逡巡:徘徊不前
  • 绾:缠绕挽留
  • 去人:离乡之人

译文

木槿凋落莲花稀疏春秋更迭,客船在烟波中徘徊不前。
十年往事无处寻觅,唯有寒食东风拂过荒野水边。
渔夫笑我庸人自扰,沙鸥嫌我满身尘烟。
最是长桥柳枝凄凉,依旧缠绵挽留游子衣衫。

背景

此诗作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前后,郑谷漂泊荆湘时期。时值唐室将亡,诗人借寒食时节的漂泊见闻,将个人身世之悲与时代没落之感相融合,体现了晚唐士人的典型心境。

赏析

  1. 艺术手法:
  • 意象并置:”槿坠莲疏”与”寒食东风”构成季节错位
  • 拟人双关:”柳绾去人”既写实景又喻羁绊
  • 对比反衬:渔父鸥群的超脱与诗人的沉沦
  • 时空压缩:十年沧桑凝于寒食一刻
  1. 情感结构:
  • 表层:漂泊羁旅的孤寂
  • 中层:旧梦难寻的怅惘
  • 深层:时代黄昏的悲凉
  • “柳”意象承载三重情感维度
  1. 语言特色:
  • 凝练沉挚:字字血泪而不失蕴藉
  • 白描入神:”笑侬””嫌我”的口语化表达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唐才子传》:”郑都官漂泊作,字字堪泪”
  • 《唐诗归》:”‘柳绾去人’四字,晚唐绝唱”
  1. 现代研究:
  • 钱钟书指出:”将植物意象人格化的巅峰之作”
  • 袁行霈认为:”唐王朝的挽歌式书写”
  1. 文学史定位:
  • 晚唐羁旅诗的双璧之一(与韦庄《菩萨蛮》并列)
  • 标志性完成寒食题材的悲剧性转化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