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拼音
yān shuǐ chū xiāo jiàn wàn jiā ,dōng fēng chuī liǔ wàn tiáo xié 。
dà dī yù shàng shuí xiàng bàn ,mǎ tà chūn ní bàn shì huā 。
注释
- 宇文籍:诗人友人,生平不详
- 烟水:晨雾
- 大堤:襄阳城防江堤
- 半是花:落花与春泥混杂
译文
晨雾消散现出万户人家,东风吹拂柳枝万千斜垂。
想要登上大堤谁人作伴,马蹄踏过的春泥尽是残花。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年)前后,窦巩任职襄阳期间。诗人通过寒食节清晨的江畔独行,将南方水乡景致与孤寂心境相融合,体现了中唐文人特有的地域感知和细腻情思。
赏析
- 艺术手法:
- 数字对仗:”万家”与”万条”的重复渲染
- 动静相生:雾散(静)与马踏(动)的时空转换
- 意象创新:”春泥半是花”的嗅觉通感
- 结构精巧:前三句铺垫,结句点睛
- 情感维度:
- 表层:寒食晨景的清新
- 中层:独行无伴的孤寂
- 深层:对生命短暂的感喟
- “半是花”暗含韶华易逝之思
- 诗体特征:
- 中唐七绝的典范之作
- 将羁旅诗与节令诗完美结合
- 开创”泥花”意象的先河
评价
- 古代评点:
- 《唐诗品汇》:”窦友封绝句,以此篇为冠”
- 《唐诗快》:”‘半是花’三字,妙绝千古”
- 现代研究:
- 傅璇琮指出:”中唐南方地域诗歌的代表”
- 蒋寅认为:”将嗅觉体验转化为视觉意象的典范”
- 文学史价值:
- 中唐七绝”韵外之致”的典型体现
- 寒食题材诗歌的抒情化突破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