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堤边逢寒食,孤舟江上度芳菲。
故园兄弟应相忆,独对东风惜落晖。
拼音
yáng liǔ dī biān féng hán shí ,gū zhōu jiāng shàng dù fāng fēi 。
gù yuán xiōng dì yīng xiàng yì ,dú duì dōng fēng xī luò huī 。
注释
- 芳菲:花草芬芳(代指春天)
- 落晖:落日余晖
- 东风:春风(暗指时光流逝)
译文
杨柳堤岸正值寒食节,孤舟江上独赏春景芳菲。
故乡兄弟想必正思念我,独自面对春风叹惜落日余晖。
背景
此诗作于宝历二年(826年)前后,张祜漫游江南时期。诗人以寒食节为背景,将水乡春色与羁旅愁思相融合,体现了中唐落第文人典型的精神状态,是其”清丽深婉”诗风的代表作。
赏析
- 艺术手法:
- 空间对照:堤岸(静)与孤舟(动)的视觉张力
- 意象组合:杨柳/孤舟/东风/落晖构成的羁旅意象群
- 情感投射:”应相忆”的虚拟语气强化孤独感
- 炼字精准:”逢””度””惜”三字贯穿全诗脉络
- 情感结构:
- 表层:寒食舟行的闲适
- 中层:兄弟离散的思念
- 深层:功名无成的怅惘
- “惜落晖”暗含时不我待之慨
- 诗体特征:
- 中唐羁旅绝句的典范
- 将节令诗与亲情诗自然融合
- 开创”舟中寒食”的抒情模式
评价
- 古代评点:
- 《唐贤三昧集》:”张承吉绝句,以此最为含蓄”
- 《唐诗归》:”‘独对东风’四字,写尽天涯孤客”
- 现代研究:
- 傅璇琮指出:”中唐科举士子生存状态的缩影”
- 蒋寅认为:”将时间意识(落晖)空间化(东风)的经典案例”
- 文学史价值:
- 中唐”寒食羁旅诗”的双璧之一(与张继《闾门即事》并列)
- 标志性完成七绝由盛唐风神向中唐思致的转变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