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拼音
shào píng guā dì jiē wú lú ,gǔ yǔ gàn shí shǒu zì chú 。
zuó rì chūn fēng qī bú zài ,jiù chuáng chuī luò dú cán shū 。
注释
- 老圃堂:曹邺晚年居所名,取”老圃”(老菜农)之意,表明归隐田园的生活。
- 邵平瓜:典出秦末邵平,曾为东陵侯,秦亡后种瓜长安城东,比喻隐士生活。
-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值春末,雨水滋润,宜耕种。
- 读残书:未读完的书卷,暗示闲适的隐居生活。
译文
我的茅屋连着邵平当年的瓜地,谷雨时节天旱,我亲自锄地松土。
昨日春风趁我不在,潜入房中,将床上未读完的书册吹落一地。
背景
此诗作于曹邺晚年辞官归隐时期。曹邺曾任太常博士、祠部郎中等职,后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归隐,居于桂林老圃堂。诗中反映了他远离官场、躬耕田园的隐逸生活。
赏析
- 艺术手法
- 空间建构:由近(茅屋瓜地)及远(春风书卷)的田园空间
- 意象群组:邵平瓜/谷雨/春风/残书的隐逸意象链
- 用典出新:活用”邵平瓜”典故暗示隐逸身份
- 拟人手法:”春风欺不在”赋予自然以人格化特征
- 情感特质
- 表层:田园耕读的闲适自得
- 中层: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反思
- 深层:对自然本真的哲学追求
- “自锄”二字体现主动选择的人生姿态
- 诗学突破
- 开创”老圃”意象的诗歌传统
- 将日常农事提升为审美对象
评价
- 古代评点
-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曹邺刺世诗多,此作独得闲适之趣”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春风欺人’句,写出隐者真趣”
- 现代研究
- 钱钟书指出:”晚唐隐逸诗中的生活美学典范”
- 袁行霈认为:”‘老圃’形象开创宋人田园诗先声”
- 文学史价值
- 晚唐隐逸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 中国田园诗发展的重要环节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