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中上人寄茶

齐己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拼音

chūn shān gǔ yǔ qián ,bìng shǒu zhāi fāng yān 。
lǜ nèn nán yíng lóng ,qīng hé yì wǎn tiān 。
qiě zhāo lín yuàn kè ,shì zhǔ luò huā quán 。
dì yuǎn láo xiàng jì ,wú lái yòu gé nián 。

注释

  1. 中上人:对僧人的尊称,”中”或为法号,”上人”是对高僧的敬称。
  2. 谷雨前:指清明至谷雨间采摘的”雨前茶”,尤为珍贵。
  3. 芳烟:指茶树新芽的嫩绿与雾气交融的景象。
  4. 落花泉:飘落花瓣的泉水,煮茶的上佳之水。
  5. 地远:表明诗人与寄茶者相隔甚远。

译文

春山深处,谷雨前的茶树新芽沾着晨雾,
双手轻摘这嫩绿的茶叶,却难采满一篮。
天气清和,转眼已近黄昏,
且邀邻院友人,共煮这落花泉水冲泡的香茗。
山高路远劳您寄赠,若再不来,又要相隔一年。

背景

此诗作于齐己晚年隐居湖南衡山时期。作为诗僧,齐己与僧俗友人常有茶事往来。诗中既写茶之珍贵,更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唐代僧侣”茶禅一味”的生活哲学。

赏析

  1. 艺术手法
    • 时空对照:从”谷雨前”的采茶到”易晚天”的烹茶,浓缩茶事全过程。
    • 感官通感:”芳烟”(视觉嗅觉)、”绿嫩”(触觉视觉)、”落花泉”(听觉视觉)多维呈现。
    • 禅意留白:”无来又隔年”含蓄表达对友情的珍重。
  2. 文化内涵
    • 茶禅一体:采茶、煮茶的过程暗合禅修专注之境。
    • 文人雅趣:落花泉煮茶展现唐代文人的精致生活美学。
  3. 情感表达
    • 表层:对赠茶的感谢
    • 深层:对方外之谊的眷恋
    • “难盈笼”暗喻佛法修行的精进不易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唐诗纪事》称齐己诗”清润平淡,有天趣”。
    • 宋代《诗人玉屑》赞此诗”茶诗之妙,在物我两忘”。
  2. 现代研究
    • 钱钟书《谈艺录》指出:”唐诗僧茶诗,以齐己为最得中和之味。”
    • 日本学者入谷仙介认为此诗体现了”茶道精神的原初形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