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兰溪道中作

贯休

山花零落红与绯,汀烟濛茸江水肥。
人担犁锄细雨歇,路入桑柘斜阳微。
深喜东州云寇去,不知西狩几时归。
清平时节何时是,转觉人心与道违。

拼音

shān huā líng luò hóng yǔ fēi ,tīng yān méng róng jiāng shuǐ féi 。
rén dān lí chú xì yǔ xiē ,lù rù sāng zhè xié yáng wēi 。
shēn xǐ dōng zhōu yún kòu qù ,bú zhī xī shòu jǐ shí guī 。
qīng píng shí jiē hé shí shì ,zhuǎn jiào rén xīn yǔ dào wéi 。

注释

  • 红与绯:深红与浅红的花色
  • 濛茸:细雨迷蒙状
  • 江水肥:春水丰沛
  • 云寇:流寇盗匪
  • 西狩:帝王出逃的婉称(指僖宗避黄巢之乱)
  • 道违:背离正道

译文

山花凋谢红瓣纷飞,汀洲烟雨迷蒙春水丰沛。
农人肩扛犁锄在细雨中歇息,小路延伸进桑柘林夕阳微垂。
欣喜东州流寇已退,却不知天子何时能回。
太平盛世何时再现,反觉人心与天道相背。

背景

此诗作于中和三年(883年)春末,贯休游历浙东时。时值黄巢之乱后期,诗人通过兰溪道中的春日景象,反映了战乱后农村复苏与时代乱离的交织,展现了诗僧独特的现实关怀。

赏析

  1. 艺术手法:
  • 色彩构图:落红(衰败)与春水(新生)的意象对撞
  • 时空叙事:由农事(空间)到西狩(时间)的视野拓展
  • 反讽笔法:”深喜”与”不知”的情感矛盾
  • 禅理渗透:”道违”的宗教思考
  1. 情感维度:
  • 表层:战乱初定的欣慰
  • 中层:对君国命运的忧虑
  • 深层:人性异化的悲悯
  • “何时是”的追问体现终极关怀
  1. 诗史价值:
  • 记录黄巢之乱后农村实况
  • 僧诗中罕见的政治抒怀
  • 晚唐现实主义诗歌代表作

评价

  1. 古代评点:
  • 《禅月集注》:”贯休此作,有少陵遗响”
  • 《唐诗快》:”‘斜阳微’三字,写尽乱世黄昏”
  1. 现代研究:
  • 钱钟书指出:”佛教无常观与历史兴亡感的诗性融合”
  • 傅璇琮认为:”晚唐农村题材的史诗性书写”
  1. 文学史定位:
  • 五代乱世诗的先声之作
  • 诗僧创作由出世转向入世的关键文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