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平泉杂咏·忆春耕

李德裕

郊外杏花坼,林间布谷鸣。
原田春雨后,溪水夕流平。
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
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拼音

jiāo wài xìng huā chè ,lín jiān bù gǔ míng 。
yuán tián chūn yǔ hòu ,xī shuǐ xī liú píng 。
yě lǎo hé suō zhì ,hé fēng chuī cǎo qīng 。
wú yīn gòng jǔ nì ,xiàng yǔ shì yán gēng 。

注释

  • 杏花坼:杏花绽放(”坼”指花苞开裂)
  • 荷蓑:披着蓑衣
  • 沮溺:长沮、桀溺(春秋隐士,典出《论语》)
  • 岩耕:山野耕作(指隐居务农)

译文

郊野杏花初绽放,林中布谷催耕鸣。
平原经春雨滋润,溪流在暮色中渐平。
老农披蓑踏露至,和风轻抚草色青。
无缘效仿古隐士,共隐山野事农耕。

背景

此诗作于会昌六年(846年)李德裕贬谪崖州司户参军期间。诗人回忆洛阳平泉别墅的春耕景象,通过对隐逸农耕的向往,抒发政治失意后的超脱情怀,是其”平泉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

赏析

  1. 艺术手法:
  • 视听通感:杏花(视觉)、布谷(听觉)、和风(触觉)的多维描写
  • 动静相生:”溪流平”的静与”荷蓑至”的动
  • 用典出新:反用”沮溺”典故表达现世关怀
  • 结构精巧:前六句白描,后两句点睛
  1. 思想内涵:
  • 表层:田园春耕的祥和画卷
  • 中层:对朴素劳动的审美观照
  • 深层:仕隐矛盾的精神解脱
  • “无因”的遗憾暗含政治无奈
  1. 诗学突破:
  • 将庄园诗提升为哲理诗
  • 开创”回忆体”山水田园诗
  • 政治家的隐逸诗新范式

评价

  1. 古代评点:
  • 《李文饶文集评注》:”追忆平泉诸作,此篇最得陶谢之骨”
  • 《唐诗选脉》:”‘和风吹草轻’五字,可作盛世农歌”
  1. 现代研究:
  • 傅璇琮指出:”中唐庄园文学与贬谪文学的交汇点”
  • 蒋寅认为:”展现士大夫’仕隐两难’的经典文本”
  1. 文学史价值:
  • “平泉诗系”的扛鼎之作
  • 中唐山水田园诗的重要变奏
  • 政治抒情诗的隐性表达典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