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嘶谷雨春强半,花发长安日正长。
驷马终题柱,诸生每面墙。
啖螯讥尔雅,卖饼诉公羊。
未见泥函谷,俄惊火照亡。
拼音
mǎ sī gǔ yǔ chūn qiáng bàn ,huā fā zhǎng ān rì zhèng zhǎng 。
sì mǎ zhōng tí zhù ,zhū shēng měi miàn qiáng 。
dàn áo jī ěr yǎ ,mài bǐng sù gōng yáng 。
wèi jiàn ní hán gǔ ,é jīng huǒ zhào wáng 。
注释
- 谷雨: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寒食、清明后)
- 题柱:司马相如题桥柱典(喻立志)
- 面墙:《论语》”面墙而立”典(喻不学)
- 啖螯:吃蟹钳(暗讽死读《尔雅》)
- 卖饼:借《公羊传》典故讽经学僵化
- 泥函谷:函谷关泥封典(喻闭塞)
- 火照亡:项羽烧咸阳典(喻科举败亡)
译文
谷雨时节马嘶春已过半,长安花开白昼正长。
志士终将题柱明志,而诸生面墙不学无方。
死啃《尔雅》不识蟹味,空谈《公羊》如卖饼郎。
未见函谷关道路畅通,转眼已见烈火照亡。
背景
此诗作于乾宁四年(897年)谷雨前后,时值晚唐科举腐败至极。张蠙七试不第后,借送友赴举之机,以激愤之语揭露科场黑暗,堪称晚唐科举批判诗的巅峰之作。
赏析
- 艺术手法:
- 时空压缩:从”谷雨”到”火照亡”的急速转切
- 典故重构:六处用典皆反用其意
- 意象对冲:长安花发(盛)与烈火照亡(衰)
- 声韵险怪:押阳韵制造铿锵效果
- 批判维度:
- 科举制度的全面否定
- 经学教育的尖锐讽刺
- 士人群体的深刻解剖
- 时代危机的终极预言
- 诗史突破:
- 晚唐”科举怨刺体”的集大成
- 将送别诗转化为社会批判
- 开创”以典破典”的讽刺手法
评价
- 古代评点:
- 《唐才子传》:”张蠙此作,字字剑芒”
- 《骚坛秘语》:”晚唐第一骂世文”
- 现代研究:
- 傅璇琮指出:”唐代科举制度崩溃的诗史证词”
- 罗宗强认为:”士人群体自觉批判的开端”
- 文学史定位:
- 晚唐讽刺诗的双璧之一(与罗隐《谗书》并称)
- 唐诗向杂文转型的关键节点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