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拼音
pǐ mǎ xíng jiāng jiǔ,zhēng tú qù zhuǎn nán。
bù zhī biān dì bié,zhǐ yà kè yī dān。
xī lěng quán shēng kǔ,shān kōng mù yè gān。
mò yán guān sài jí,yún xuě shàng màn màn。
注释
- 青夷军:唐代范阳节度使所辖边防军(《新唐书·兵志》载其驻守居庸关)
- 居庸:居庸关(《水经注》”居庸关在沮阳城东南六十里”)
- 边地别:边塞与内地的气候差异(《汉书·晁错传》”胡貉之地,阴积之处”)
- 关塞极:关隘的尽头(《史记·蒙恬列传》”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
译文
独自骑马行已久,征程愈走愈艰难。
不知边塞气候异,只怪客衣太单寒。
溪水冰冷泉声咽,山空叶枯树木干。
莫说关塞已尽头,前方云雪正漫漫。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九载(750年)冬,高适送兵至青夷军时。诗中反映:
- 军事制度:唐代节度使幕府出使制度
- 地理认知:幽州至居庸关的气候变化
- 边塞体验:文人对苦寒环境的切身感受
- 历史背景:安禄山经营范阳时期
赏析
- 艺术突破:
- 感官通联(泉声苦/木叶干)
- 心理错觉(客衣单/边地别)
- 空间递进(征途-关塞-云雪)
- 结句拓境
- 情感结构:
行路艰难→气候误判→苦寒实景→前路预警
四重认知递进 - 核心意象:
- “客衣单”的认知误差
- “泉声苦”的通感妙用
- “云雪”的边塞象征
评价
- 宋·刘辰翁《高常侍集评》:”‘泉声苦’字,开边塞诗新境”
-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后四句即岑参’轮台东门送君去’意而更简奥”
-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二十字具《汉书·西域传》风雪之苦”
- 近人闻一多:”天宝边塞诗的地理认知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