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

高适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拼音

gǔ zhèn qīng shān kǒu,hán fēng luò rì shí。
yán luán niǎo bù guò,bīng xuě mǎ kān chí。
chū sài yīng wú cè,huán jiā lài yǒu qī。
dōng shān zú sōng guì,guī qù jié máo cí。

注释

  1. 青山口:居庸关古称(《水经注》称”居庸关亦名青山口”)
  2. 马堪迟:战马行进艰难(《史记·匈奴列传》”天大雨雪,马畜寒苦”)
  3. 东山:借指隐居地(《晋书·谢安传》”东山再起”典故)
  4. 茅茨:茅屋(《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

译文

古老关镇青山口,寒风凛冽落日时。
山岩陡峭鸟飞绝,冰雪覆路马行迟。
出塞御敌无良策,还家幸有可期日。
东山松桂正繁茂,归去结庐隐茅茨。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九载(750年)冬,反映:

  1. 军事形势:安禄山控制下的东北边防
  2. 地理特征:居庸关”绝险”地形(《读史方舆纪要》载其”两山夹峙”)
  3. 文人处境:幕府文士的仕隐矛盾
  4. 历史记忆:谢安东山隐居的士人传统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定格(落日/冰雪)
  • 生命对照(鸟绝/马迟)
  • 仕隐对举(出塞/归去)
  • 结句超脱
  1. 情感结构:
    关险寒苦→行军艰难→策略困局→归隐向往
    四重心理转变
  2. 核心意象:
  • “青山口”的地理标识
  • “冰雪马”的边塞符号
  • “松桂”的精神家园

评价

  1. 宋·刘辰翁《高常侍集评》:”‘马堪迟’三字,尽塞外行役之苦”
  2. 明·唐汝询《唐诗解》:”后四句即王维’君问穷通理’意而更质直”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结语得陶公《归园田居》遗韵”
  4. 近人陈贻焮:”盛唐边塞诗中的仕隐主题典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