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三

高适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拼音

dēng dùn qū zhēng qí,qī chí kuì bǎo dāo。
yuǎn xíng jīn ruò cǐ,wēi lù guǒ tú láo。
jué bǎn shuǐ lián xià,qún fēng yún gòng gāo。
zì kān chéng bái shǒu,hé shì yī qīng páo。

注释

  1. 登顿:攀登与停顿(《文选·谢灵运诗》”山行穷登顿”)
  2. 宝刀:唐代军官佩刀(《唐六典》”诸卫大将军给宝刀”)
  3. 绝坂:陡峭山坡(《汉书·沟洫志》”太行山之绝坂”)
  4. 青袍:八品九品官服(《新唐书·车服志》”六品服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

译文

驱马攀登复停歇,愧对腰间宝刀光。
远行艰辛竟至此,微薄俸禄实徒劳。
陡坡瀑布飞流下,群峰耸立入云高。
自知终将成白发,何必执着此青袍。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九载(750年)冬,反映:

  1. 职官制度:唐代低级官员(高适时任封丘尉)
  2. 军事地理:太行山北段地形特征
  3. 仕途困境:盛唐后期文人晋升艰难
  4. 生命意识:功业无成的焦虑

赏析

  1. 艺术突破:
  • 动作矛盾(登/顿)
  • 器物反讽(宝刀/青袍)
  • 空间对照(水下/云高)
  • 结句诘问
  1. 情感结构:
    行军艰难→俸禄质疑→山水震撼→仕途反思
    四重心理递进
  2. 核心意象:
  • “宝刀”的功业象征
  • “绝坂”的仕途隐喻
  • “青袍”的身份标识

评价

  1. 宋·刘辰翁《高常侍集评》:”‘愧宝刀’字,见盛唐寒士之悲”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后四句即左思’白首不见招’意而更沉痛”
  3.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结句诘天,得《天问》遗响”
  4. 近人闻一多:”天宝文人仕途困境的诗史见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