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词三首·其一

高适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中异姓王。

拼音

Xǔ guó cóng lái chè miào táng,lián nián bù wéi zài jiāng chǎng。
Jiāng jūn tiān shàng fēng hóu yìn,yù shǐ tái zhōng yì xìng wáng。

注释

  1. 许国:献身国家
  2. 彻庙堂:通达朝廷决策层
  3. 疆场:战场
  4. 御史台:唐代监察机构
  5. 异姓王:非皇族的王爵(暗指安禄山)

译文

报国之心达庙堂,多年未得战沙场。
将军竟获封侯印,御史台出异姓王。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针对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并被封为东平郡王的特殊政治现象。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政治反讽:”天上”与”台中”的夸张对比
  • 数字运用:”从来”与”连年”的时间张力
  • 用典隐晦:”异姓王”的当代特指
  • 格律突破:七绝体裁的政治讽喻功能
  1. ​思想内涵​​:
  • 政治批判:揭露军功封赏制度的扭曲
  • 身份焦虑:文人仕进之路的困境
  • 历史预见:对藩镇坐大的隐忧
  • 价值冲突:军功与文治的矛盾

评价

  1.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
    “‘异姓王’三字,直刺天宝弊政。”
  2.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
    “高适此绝,可作《唐书·藩镇传》引子。”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