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寄徐录事

高适

落日风雨至,秋天鸿雁初。
离忧不堪比,旅馆复何如。
君又几时去,我知音信疏。
空多箧中赠,长见右军书。

拼音

luò rì fēng yǔ zhì,qiū tiān hóng yàn chū。
lí yōu bù kān bǐ,lǚ guǎn fù hé rú。
jūn yòu jǐ shí qù,wǒ zhī yīn xìn shū。
kōng duō qiè zhōng zèng,cháng jiàn yòu jūn shū。

注释

  1. 徐录事:名不详,录事参军(唐代州府属官,掌文书)
  2. 右军书:王羲之书法(曾任右军将军,《晋书》载其”书为古今之冠”)
  3. 箧中赠:箱中赠礼(《史记·滑稽列传》”箧中有遗文”)
  4. 音信疏:通信稀少(《古诗十九首》”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译文

落日时分风雨急,秋空初见雁南归。
离愁沉重难比拟,孤馆凄凉更何为。
君又将赴远方去,我知音讯愈稀微。
空有箱中赠别礼,长观右军字迹挥。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三载(744年),反映:

  1. 职官制度:唐代录事参军的迁转制度
  2. 书法文化:王羲之书法的唐代传播
  3. 交通状况:秋季驿路旅行的艰难
  4. 文人交往:官吏间的诗文赠答传统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视听交织(风雨/雁影)
  • 今古呼应(右军书/当代赠)
  • 虚实相生(实物赠/情谊长)
  • 结句余韵
  1. 情感结构:
    即景生愁→孤馆凄凉→预判别离→睹物思人
    四重情感递进
  2. 核心意象:
  • “鸿雁”的传信象征
  • “旅馆”的羁旅符号
  • “右军书”的文化记忆

评价

  1. 宋·刘辰翁《高常侍集评》:”‘右军书’三字,见唐人书法崇拜”
  2. 明·唐汝询《唐诗解》:”后四句即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意而更含蓄”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结得陆机《文赋》’函绵邈于尺素’之妙”
  4. 近人闻一多:”盛唐官吏赠答诗的双重文本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