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拼音
Yíng zhōu shào nián yàn yuán yě,hú qiú méng róng liè chéng xià。
Lǔ jiǔ qiān zhōng bù zuì rén,hú ér shí suì néng qí mǎ。
注释
- 营州:唐代东北重镇(今辽宁朝阳)
- 厌原野:习惯野外生活(”厌”通”餍”)
- 蒙茸:皮毛蓬松貌
- 虏酒:契丹人酿制的酒
- 胡儿:少数民族少年
译文
营州少年惯原野,狐裘蓬松猎城郊。
虏酒千杯难醉客,胡儿十岁已善骑。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前后,高适首次游历东北边塞时。记录营州地区胡汉杂处的独特民风,反映盛唐时期边疆民族融合的社会景象。
赏析
- 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四组典型场景的并置
- 细节捕捉:”蒙茸”的服饰特征
- 数字运用:”千钟””十岁”的夸张对比
- 语言通俗:口语化的边塞风情画
- 思想内涵:
- 民俗价值:记录唐代营州胡俗
- 文化观察:游牧民族的生存智慧
- 教育观念:草原民族的早熟教育
- 民族融合:胡汉文化的相互影响
评价
- 明代钟惺《唐诗归》:
“‘十岁骑马’四字,写尽蕃族天性。” -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
“高适此作,可补《唐书·地理志》。”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