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侍御谪闽中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拼音

Zhé qù jūn wú hèn,mǐn zhōng wǒ jiù guò。
Dà dū qiū yàn shǎo,zhǐ shì yè yuán duō。
Dōng lù yún shān hé,nán tiān zhàng lì hé。
Zì dāng féng yǔ lù,xíng yǐ shèn fēng bō。

注释

  1. 谪:贬官
  2. 闽中:今福建地区
  3. 大都:大概
  4. 瘴疠:南方湿热致病之气
  5. 雨露:喻皇帝恩泽
  6. 风波:政治风险

译文

君今贬谪莫伤怀,闽地我曾旧游历。
秋日雁群稀少见,夜半猿声频传来。
东去云山相掩映,南行湿热瘴气在。
终将承沐圣恩露,此行慎避风波灾。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九载(750年),高适48岁在封丘尉任上。为送别同僚郑侍御(名未详)贬谪福建而作,反映盛唐时期官员贬谪的普遍现象。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地理写实:”秋雁少””夜猿多”的南方特征
  • 双关修辞:”雨露”与”风波”的政治隐喻
  • 结构严谨:前四句宽慰,后四句告诫
  • 语言质朴:无典故的直白表述
  1. ​思想内涵​​:
  • 贬谪观:对政治挫折的理性看待
  • 友情观:患难中的真诚关怀
  • 地域认知:唐代对南方的生态印象
  • 政治智慧:谨慎避祸的处世哲学

评价

  1. 明代钟惺《唐诗归》:
    “‘慎风波’三字,宦海药石之言。”
  2.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高适此作,见其真性情、真阅历。”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