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阳城

高适

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
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
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
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拼音

huāng chéng zài gāo àn,líng tiào fǔ qīng qí。
chuán dào hàn tiān zǐ,ér fēng shěn yì jī。
jiān yín qiě bù lù,máo tǔ shú yún yí。
hé dé yīng xióng zhǔ,fǎn lìng ér nǚ qī。
mǔ yí liáng yǐ shī,chén jié qǐ rú sī。
tài xī yī zhāo shì,nǎi lìng rén suǒ chī。

注释

  1. 辟阳城:汉代城邑(《汉书·地理志》”辟阳县属信都国”)
  2. 审食其:吕后宠臣(《史记·吕太后本纪》”辟阳侯审食其幸于太后”)
  3. 茅土:封地(《尚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传)
  4. 母仪:皇后典范(《后汉书·皇后纪》”正位母仪”)

译文

荒城矗立高岸上,登临俯瞰清淇水。
传闻汉家天子事,竟封佞臣审食其。
奸邪淫乱未伏诛,裂土封侯岂相宜。
为何英明汉高祖,反令儿女受其欺。
母仪失范已可叹,臣节沦丧更如斯。
嗟叹前朝荒唐事,至今仍为人所嗤。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九载(750年),反映:

  1. 历史记忆:汉代吕后专政教训
  2. 政治隐喻:李林甫杨国忠乱政
  3. 地理特征:河北道古遗址考察
  4. 正统观念:儒家忠节伦理观

赏析

  1. 艺术特色:
  • 今古对举(荒城-汉事)
  • 义理显豁(奸淫-茅土)
  • 诘问有力(何得-返令)
  • 结句警策
  1. 情感结构:
    登临怀古→史事追述→伦理批判→现实讽喻
    四重意脉推进
  2. 核心意象:
  • “荒城”的历史见证
  • “清淇”的永恒对照
  • “茅土”的礼制符号

评价

  1. 宋·刘辰翁《高常侍集评》:”‘儿女欺’三字,诛心之笔”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后四句即杜甫’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意而更峻切”
  3.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结句得《春秋》’乱臣贼子惧’之旨”
  4. 近人闻一多:”天宝政治危机的诗史镜鉴”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