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与天迥,屯兵连塞愁。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拼音
Jī xuě yǔ tiān jiǒng,tún bīng lián sài chóu。
Huáng chén zú jīn gǔ,bái gǔ luàn péng hāo。
注释
- 蓟北:幽州北部(今北京以北)
- 迥:遥远
- 屯兵:驻守军队
- 黄尘:战场景象
- 蓬蒿:野草(象征荒芜)
译文
积雪茫茫接天际,驻军边塞满忧愁。
黄沙漫漫掩今古,白骨散乱没荒丘。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冬,高适30岁首次游历幽州时。目睹唐军与契丹对峙的边塞实况,反映盛唐时期边疆战事的残酷现实。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描写:”与天迥”的苍茫感
- 色彩对比:”黄尘”与”白骨”的视觉冲击
- 时间压缩:”今古”的历史纵深感
- 意象经营:”蓬蒿”的荒芜象征
- 思想内涵:
- 战争反思:对边战残酷性的揭露
- 历史意识:战争循环的悲剧性
- 人道关怀:对士卒命运的悲悯
- 现实批判:对无休止征战的质疑
评价
-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
“二十字中,有无限边关感慨。”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白骨’句,可作《吊古战场文》缩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