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安邑令,今为彭泽人。
俱是宦游者,相看白发新。
谁知苦吟客,独有未归身。
寂寞向秋草,悲风愁杀人。
拼音
Céng shì ān yì lìng,jīn wéi péng zé rén。
Jù shì huàn yóu zhě,xiāng kàn bái fà xīn。
Shuí zhī kǔ yín kè,dú yǒu wèi guī shēn。
Jì mò xiàng qiū cǎo,bēi fēng chóu shā rén。
注释
- 宋中:宋州(今河南商丘)
- 安邑令:山西夏县县令
- 彭泽人:陶渊明曾任彭泽令(喻归隐)
- 苦吟客:指诗人自己
- 愁杀人:极度忧愁
译文
曾为安邑父母官,今效陶令隐田园。
俱是宦海飘零客,相顾白发又新添。
谁知苦吟诗书客,唯独我身未能还。
寂寞独对秋草立,悲风萧瑟愁断肠。
背景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年),高适56岁辞去彭州刺史后隐居宋州时。为告别三位同样宦海沉浮的友人(周、梁、李)而作,反映安史之乱后文人的普遍境遇。
赏析
- 艺术特色:
- 今昔对比:”曾”与”今”的仕隐转变
- 细节刻画:”相看白发”的衰老意象
- 环境烘托:”秋草””悲风”的萧瑟氛围
- 语言凝练:四十字涵盖半生经历
- 思想内涵:
- 仕隐观:对宦海沉浮的反思
- 友谊观:同病相怜的宦游者
- 自我认知:苦吟诗人的孤独
- 时代写照:乱世文人的共同命运
评价
-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
“‘白发新’三字,写尽宦游滋味。” - 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高适此作,可作《唐书·隐逸传》引诗。”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