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君咏·郭代公

高适

代公实英迈,津涯浩难识。
拥兵抗矫征,仗节归有德。
纵横负才智,顾盻安社稷。
流落勿重陈,怀哉为悽恻。

拼音

dài gōng shí yīng mài,jīn yá hào nán shí。
yōng bīng kàng jiǎo zhēng,zhàng jié guī yǒu dé。
zòng héng fù cái zhì,gù xì ān shè jì。
liú luò wù zhòng chén,huái zāi wèi qī cè。

注释

  1. 郭代公:郭元振(《旧唐书》载”封代国公”)
  2. 矫征:非法征调(《汉书·王莽传》”矫制征兵”)
  3. 仗节:秉持节操(《后汉书·班超传》”仗节牧羊”)
  4. 顾盻:环视(《三国志·诸葛亮传》”顾盻有雄略”)

译文

代公真英伟,器量浩难测。
拥兵抗乱命,持节归明德。
纵横显才智,运筹安邦国。
流落莫再提,追怀心悲恻。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反映:

  1. 政治环境:安禄山势力扩张
  2. 历史追慕:玄宗初期的名将典范
  3. 现实讽喻:对边将专权的隐忧
  4. 身世感慨:高适自身怀才不遇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刚柔相济(英迈-悽恻)
  • 今昔对照(纵横-流落)
  • 虚实相生(社稷-怀哉)
  • 结句沉郁
  1. 情感结构:
    气度称颂→军事功业→治国才能→身世悲怀
    四重情感递进
  2. 核心意象:
  • “津涯”的器量象征
  • “仗节”的忠义标杆
  • “社稷”的国家象征

评价

  1. 宋·刘辰翁《高常侍集评》:”‘悽恻’二字,见诗人自伤之意”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后二句即杜甫’怅望千秋一洒泪’意而更含蓄”
  3.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二十八字具《史记》列传笔法”
  4. 近人闻一多:”盛唐咏史诗中的自我投射”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