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眺原野,独立伤穷秋。
天地何寥廓,山川杳悠悠。
白露变青草,枯桑鸣飕飗。
所嗟远行客,浩荡谁与俦。
拼音
Qīng chén tiào yuán yě,dú lì shāng qióng qiū。
Tiān dì hé liáo kuò,shān chuān yǎo yōu yōu。
Bái lù biàn qīng cǎo,kū sāng míng sōu liú。
Suǒ jiē yuǎn xíng kè,hào dàng shuí yǔ chóu。
注释
- 穷秋:深秋(《楚辞》典)
- 寥廓:空旷高远
- 杳悠悠:深远无尽
- 飕飗:风声(拟声词)
- 浩荡:广阔无边貌
- 俦:伴侣
译文
清晨眺望原野景,独立感伤深秋时。
天地何其广漠远,山川无尽何悠悠。
白露凝霜草变色,枯桑风中声飕飗。
可叹远方行路客,天地苍茫谁与俦?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组诗第二首。延续前篇的孤独主题,通过深秋原野的萧瑟景象,深化游子羁旅的孤寂情怀。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建构:”寥廓””悠悠”的宇宙意识
- 视听通感:”白露””飕飗”的季节特征
- 情感递进:从”伤”到”嗟”的情绪强化
- 设问收束:”谁与俦”的孤独诘问
- 思想内涵:
- 宇宙意识:人在天地间的渺小感
- 羁旅情怀:游子无伴的深层孤独
- 季节感悟:深秋物候的生命启示
- 存在思考:个体与时空的关系
评价
-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
“‘杳悠悠’三字,写尽天地苍茫。” - 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高适此作,可作《楚辞·九辩》续篇读。”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