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拼音
shàng yǒu tí páo zèng,yīng lián fàn shū hán。
bù zhī tiān xià shì,yóu zuò bù yī kàn。
注释
- 绨袍:粗丝棉袍(《史记·范雎传》”乃取一绨袍赐之”)
- 范叔:范雎字叔(战国魏人,《史记》载其”敝衣闲步”见须贾)
- 天下士:国士(《战国策》”此天下之士也”)
- 布衣:平民(《盐铁论》”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译文
尚有绨袍相赠情,应怜范叔昔日贫。
不知眼前国士才,犹作布衣寒士看。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反映:
- 政治环境:张九龄罢相后寒士受压
- 历史典故:范雎发迹前的遭遇
- 现实讽喻:对人才埋没的批评
- 身份焦虑:高适早期布衣处境
赏析
- 艺术特色:
- 典故翻新(绨袍-布衣)
- 今古对举(范叔-天下士)
- 反诘有力(不知-犹作)
- 结句警策
- 情感结构:
历史追忆→现实映射→人才之叹→身份之思
四重意蕴递进 - 核心意象:
- “绨袍”的知遇象征
- “布衣”的寒士标识
- “天下士”的人才理想
评价
- 宋·刘辰翁《高常侍集评》:”‘布衣看’三字,刺时人之眼浅”
-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二十字具《史记》列传笔法”
-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结句得鲍照’自古圣贤尽贫贱’意”
- 近人闻一多:”盛唐寒士诗的匕首投枪”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