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歌

高适

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
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
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
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

拼音

qū àn shēn tán yī shān sǒu,zhù yǎn kàn gōu bù yí shǒu。
shì rén yù dé zhī xìng míng,liáng jiǔ wèn tā bù kāi kǒu。
sǔn pí lì zi hé yè yī,xīn wú suǒ yíng shǒu diào jī。
liào dé gū zhōu wú dìng zhǐ,rì mù chí gān hé chù guī。

注释

  1. 渔父:隐士象征(《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
  2. 笋皮笠:竹笋皮编织的斗笠(《晋书·隐逸传》”戴笋皮冠”)
  3. 钓矶:钓鱼的石台(《水经注》”江中有钓矶”)
  4. 无定止:无固定居所(《庄子·逍遥游》”彷徨乎无为其侧”)

译文

曲岸深潭一老翁,凝神垂钓手不动。
世人欲问其姓名,久问不答默如钟。
笋皮斗笠荷叶衣,心无挂碍守钓矶。
料想孤舟无定所,日暮持竿何处归。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反映:

  1. 隐逸文化:盛唐隐逸风尚
  2. 社会心理:对世俗名利的超越
  3. 自然观照:山水渔钓的审美
  4. 人生思考:漂泊与归宿的辩证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动静相生(驻眼-孤舟)
  • 心物对照(无营-不定)
  • 问答设置(问-不答)
  • 结句空灵
  1. 情感结构:
    渔父形象→世人探问→精神境界→生命归宿
    四重意境递进
  2. 核心意象:
  • “深潭”的玄思象征
  • “笋笠”的隐士标识
  • “孤舟”的生命隐喻

评价

  1. 宋·刘辰翁《高常侍集评》:”‘不开口’三字,得渔父真髓”
  2. 明·唐汝询《唐诗解》:”后四句即柳宗元’孤舟蓑笠翁’意而更超脱”
  3.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结得张志和’斜风细雨’之妙”
  4. 近人闻一多:”盛唐隐逸诗中的禅意表达”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