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
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拼音
Zī chuān fāng yōu miǎo,yún shā wú qián hòu。
Gǔ yàn duì hé ruán,cháng lín chū qí kǒu。
Dú xíng fēi wú yì,dōng xiàng rì yǐ jiǔ。
Yōu lái shuí dé zhī,qiě zhuó zūn zhōng jiǔ。
注释
- 兹川:此处的河流(指淇水)
- 悠邈:悠远绵长
- 河壖:河边空地
- 淇口:淇水入黄河处
- 尊:酒器(同”樽”)
译文
此川流水正悠长,云沙茫茫无始终。
古堰遥对河岸地,密林远出淇水口。
独行非我本心意,东去漂泊时日久。
忧思袭来谁人晓,且将愁绪付酒中。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高适30岁漫游河南时。为《自淇涉黄河途中作》组诗中的一首,通过淇水流域的景物描写,抒发羁旅孤独之情。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建构:川流→云沙→古堰→长林的视觉延伸
- 情感渗透:”独行””忧来”的直抒胸臆
- 意象经营:”尊中酒”的消愁符号
- 语言凝练:四十字涵盖多重意境
- 思想内涵:
- 羁旅意识:对漂泊状态的无奈
- 孤独体验:无人理解的苦闷
- 消解方式:以酒遣怀的文人传统
- 时空感悟:对永恒与短暂的思考
评价
- 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
“‘云沙无前后’五字,写尽茫茫天地。” - 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高适此作,得陶渊明饮酒诗遗意。”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