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九

高适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
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拼音

Zhāo cóng běi àn lái,bó chuán nán hé hǔ。
Shì gòng yě rén yán,shēn jué nóng fū kǔ。
Qù qiū suī bó shú,jīn xià yóu wèi yǔ。
Gēng yún rì qín láo,zū shuì jiān xì lǔ。
Yuán shū kōng liáo luò,chǎn yè bù zú shǔ。
Shàng yǒu xiàn qín xīn,wú yīn jiàn míng zhǔ。

注释

  1. 河浒:河边(《诗经》典)
  2. 野人:乡野农夫
  3. 薄熟:微薄收成
  4. 舄卤:盐碱地(《史记》典)
  5. 献芹:典出《列子》,指微薄奉献
  6. 明主:贤明君主

译文

清晨自北岸而来,停船南河岸边。
试着与农夫交谈,深感农事艰难。
去年秋收虽微薄,今夏仍未降甘霖。
日日辛勤事耕作,盐碱税重实难担。
园中蔬菜多凋零,家业微薄难计算。
犹怀献芹报国志,无缘得见圣明君。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高适31岁漫游河南时。通过与农夫的对话,真实记录盛唐时期农民的生存困境,体现诗人早期关注民生的思想。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对话叙事:通过”野人言”展开农民疾苦
  • 细节真实:”园蔬寥落”的具象描写
  • 用典自然:”献芹””舄卤”的化用
  • 对比手法:农民困苦与报国无门的对照
  1. ​思想内涵​​:
  • 民本思想: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 社会批判:揭露赋税苛重问题
  • 政治理想:士人参政的强烈愿望
  • 价值取向:底层民众的坚韧品格

评价

  1.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
    “‘舄卤’二字,写尽田家血泪。”
  2.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
    “高适此作,可续杜甫’三吏’、’三别’。”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