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
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
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
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
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
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
拼音
Wǒ xíng juàn fēng tuān,chuò zhào jiāng wèn jīn。
Kōng chuán gē hù zǐ,gǎn kǎi dú chóu rén。
Mèng xià sāng yè féi,nóng yīn jiā cháng jīn。
Cán nóng yǒu shí jié,tián yě wú xián rén。
Lín shuǐ xiá yú qiáo,wàng shān huái yǐn lún。
Shuí néng qù jīng luò,qiáo cuì duì fēng chén。
注释
- 瓠子:汉武帝《瓠子歌》(治水典故)
- 孟夏:农历四月
- 秾阴:浓密树荫
- 隐沦:隐士(《楚辞》典)
- 京洛:长安洛阳(指仕途)
译文
行舟倦于风浪急,停桨欲问渡口津。
空闻瓠子歌谣在,独怀感慨愁煞人。
初夏桑叶正肥嫩,浓荫夹岸映长津。
蚕农遵循时节忙,田间地头无闲人。
近水亲近渔樵客,远山遥想隐逸身。
谁能抛却京洛路,憔悴面对宦海尘?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六载(747年),高适44岁漫游河南时。借黄河古渡见闻,抒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诗人仕隐矛盾的心理状态。
赏析
- 艺术特色:
- 时空叠印:将汉代治水典故与当下农事并置
- 色彩构图:”秾阴”与”桑叶”的田园色调
- 动静相生:繁忙农事与隐逸遐想的对照
- 设问收束:”谁能”的强烈情感宣泄
- 思想内涵:
- 农本思想:对蚕农节令的细致观察
- 隐逸情怀:对渔樵生活的向往
- 仕途反思:对”京洛风尘”的倦怠
- 历史意识:治水典故的现实映照
评价
- 明代钟惺《唐诗归》:
“‘田野无闲人’五字,写尽农家真态。” - 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