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十首·其四

高适

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
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
九月桑叶尽,寒风鸣树枝。

拼音

liáng yuàn bái rì mù,liáng shān qiū cǎo shí。
jūn wáng bù kě jiàn,xiū zhú lìng rén bēi。
jiǔ yuè sāng yè jìn,hán fēng míng shù zhī。

注释

  1. 梁苑:梁孝王刘武的园林(《史记·梁孝王世家》载其”筑东苑,方三百余里”)
  2. 梁山:梁孝王狩猎处(今河南商丘境内)
  3. 修竹:典出枚乘《梁王菟园赋》”修竹檀栾”,象征文人雅集
  4. 桑叶尽:暗示时光流逝(《诗经·豳风》”蚕月条桑”)

译文

梁园日暮斜阳沉,梁山秋草正萋萋。
昔日君王不可见,唯有修竹惹人悲。
九月桑叶已落尽,寒风凄厉鸣枯枝。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反映:

  1. 历史记忆:汉代梁园文人雅集传统
  2. 季节特征:深秋的萧瑟意象
  3. 个人境遇:高适漫游梁宋时的落寞
  4. 文化象征:修竹代表的士人精神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叠印(梁苑-秋草)
  • 视听交融(日暮-风鸣)
  • 意象象征(修竹-枯枝)
  • 结句余韵
  1. 情感结构:
    园林暮色→历史追忆→物是人非→季节更替
    四重意境递进
  2. 核心意象:
  • “秋草”的衰败象征
  • “修竹”的文士风骨
  • “寒风”的凄凉渲染

评价

  1. 宋·刘辰翁《高常侍集评》:”‘令人悲’三字,得《楚辞》’草木摇落’之致”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后二句即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意而更简古”
  3.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寒风句,具《九辩》’憯凄增欷’之韵”
  4. 近人闻一多:”盛唐怀古诗的意象典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