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彭州山行之作

高适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拼音

qiào bì lián kōng tóng,zǎn fēng dié cuì wēi。
niǎo shēng kān zhù mǎ,lín sè kě wàng jī。
guài shí shí qīn jìng,qīng luó zhà fú yī。
lù cháng chóu zuò kè,nián lǎo gèng sī guī。
qiě yuè yán luán shèng,níng jiē yì xù wéi。
shān xíng yīng wèi jìn,shuí yǔ wán fāng fēi?

注释

  1.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传说黄帝问道广成子处)
  2. 忘机:忘却世俗机心(《列子》”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
  3. 轻萝:松萝类植物(谢灵运诗”连峰竞千仞,背流各百里”)
  4. 芳菲:花草芬芳(《楚辞》”芳菲菲兮袭予”)

译文

陡峭山崖接崆峒,群峰叠翠色微微。
鸟鸣婉转驻马听,林色清幽忘世机。
怪石嶙峋挡小路,松萝轻拂行人衣。
长途跋涉倦为客,年岁愈长更思归。
暂且欣赏山峦美,何必嗟叹违心意。
山中美景未看尽,谁人共赏芳菲时?

背景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年),反映:

  1. 地理特征:陇右山地风貌
  2. 仕宦经历:高适任彭州刺史期间
  3. 思想转变:从军旅到山林的审美转向
  4. 生命意识:晚年羁旅的复杂心境

赏析

  1. 艺术突破:
  • 军事意象与山水诗的融合
  • “驻马-忘机”的仕隐平衡
  • 对仗中见流动(怪石-轻萝)
  • 结句开放式设问
  1. 情感结构:
    雄奇山景→闲适心境→羁旅愁思→自我宽解→孤独感怀
    五重情感递进
  2. 核心意象:
  • “崆峒”的仙道象征
  • “忘机”的精神境界
  • “芳菲”的生命隐喻

评价

  1. 宋·刘辰翁:”‘玩芳菲’三字,开王维辋川诗先声”
  2. 明·胡震亨:”高岑边塞气骨,化入山水如此”
  3. 清·沈德潜:”结句即陶公’欲辨已忘言’意趣”
  4. 近人钱钟书:”盛唐山水诗中的仕宦印记”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