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陇

高适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拼音

lǒng tóu yuǎn xíng kè,lǒng shàng fēn liú shuǐ。
liú shuǐ wú jìn qī,xíng rén wèi yún yǐ。
qiǎn cái tōng yī mìng,gū jiàn shì qiān lǐ。
qǐ bù sī gù xiāng?cóng lái gǎn zhī jǐ。

注释

  1. 陇: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三秦记》”陇坻其坂九回”)
  2. 分流水:陇山分流之水(《元和郡县志》”陇山有水东西分流”)
  3. 一命:最低品级官职(《周礼》”一命受职”)
  4. 孤剑:独自仗剑(江淹《别赋》”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译文

陇山道上远行客,山顶见水东西分。
溪流奔涌无绝期,行人跋涉未有终。
才疏位卑受微职,独携长剑赴边庭。
岂能不念故乡好?只为报效知己情。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八载(749年),反映:

  1. 地理特征:陇山分水岭的自然奇观
  2. 仕宦经历:高适首次授封丘尉赴任
  3. 价值观念: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精神
  4. 情感矛盾:思乡与报国的内心挣扎

赏析

  1. 艺术突破:
  • 以水分喻人生(东西分流)
  • 数字对比(一命vs千里)
  • 设问转折(岂不-从来)
  • 结句刚劲
  1. 意象系统:
    自然意象(陇水) → 仕宦意象(孤剑) → 情感意象(故乡) → 伦理意象(知己)
  2. 情感结构:
    即景起兴→行路艰辛→功业追求→价值抉择(四重递进)

评价

  1. 宋·刘辰翁:”‘感知己’三字,见唐人仕宦真精神”
  2. 明·唐汝询:”后四句即鲍照’弃置罢官去’意而更温厚”
  3. 清·沈德潜:”流水句,得《古诗》’河汉清且浅’之妙”
  4. 近人王国维:”盛唐仕宦诗的典型心理写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