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拼音
jìn wǔ qīng hòu shì,huì huáng zhōng yǐ hūn。
chái láng sāi chán luò,hú jié zhēng qián kūn。
sì hǎi rú dǐng fèi,wǔ yuán tú zì zūn。
ér jīn bái tíng lù,yóu duì qīng yáng mén。
zhāo shì bù zú wèn,jūn chén suí cǎo gēn。
注释
- 晋武:晋武帝司马炎(《晋书》评其”居治忘危”)
- 瀍洛:瀍水与洛水(代指洛阳都城)
- 五原:汉代边郡(今内蒙古包头西)
- 白庭:匈奴单于庭(《汉书》”匈奴南庭”)
- 青阳门:洛阳城门(《洛阳伽蓝记》”青阳门三道”)
译文
晋武帝轻忽身后事,惠帝昏庸终误国。
奸臣豺狼据洛阳,胡羯各族争天下。
四海动荡如鼎沸,五原边关空自守。
如今胡庭通商路,正对洛阳青阳门。
朝堂往事不足论,君臣俱已化草根。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反映:
- 历史借鉴:西晋亡国的教训
- 地理现实:唐与回纥的白庭互市
- 政治隐喻:对玄宗后期朝政的隐忧
- 个人思考:高适对边患的深刻认识
赏析
- 艺术突破:
- 以史讽今(晋唐对照)
- 意象狰狞(豺狼-鼎沸)
- 空间并置(白庭-青阳)
- 结句惊心
- 历史反思:
政策失误→外患内乱→政权更迭→历史虚无
四重批判递进 - 核心意象:
- “豺狼”的政治隐喻
- “鼎沸”的乱世象征
- “草根”的历史归宿
评价
- 宋·刘辰翁:”‘随草根’三字,具《黍离》《麦秀》之悲”
- 明·胡震亨:”此诗即杜牧《阿房宫赋》先声”
- 清·王夫之:”青阳门意象,见唐人历史地理之思”
- 近人陈寅恪:”安史之乱前的政治预警”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